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身體狀況常常被自己和家人忽視,出現一些小毛病總是抱著“忍忍就過去了”的心態,最后導致情況越來越嚴重。
還有些所謂的“婦科病”并沒有大家想象的嚴重,大多數情況是不需要過度治療,甚至不需要任何治療,只用定期隨訪即可。
此次梳理婦科疾病常見誤區,讓大家更正確了解相關疾病。
1、宮頸糜爛是正常生理情況,不需要治療。因為雌激素水平較高引起的宮頸柱狀上皮外移,形成糜爛樣改變,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糜爛,目前教科書已摒棄宮頸糜爛這一用詞,改為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上來要照陰道鏡說糜爛嚴重要治療的,別信。
2、就算沒有性生活也無法避免所有婦科病,別把某些婦科病歸結為性生活不檢點。
3、有性生活的女性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宮頸炎及肥大,沒任何癥狀則不需治療。
4、女性陰道分泌物增多或發黃不一定是陰道炎,還有可能是排卵期表現。
5、婦科炎癥終究是炎癥,最多變成慢性病,很少發展為癌癥。
6、女性由于生理結構,常出現尿路感染,特別在同房后,一般可自行調節到正常。
7、女性私處顏色的深淺是由黑色素細胞的分布決定,主要受性激素的影響,跟摩擦和性生活多少沒有半毛錢關系。
8、洗洗更健康?當心錯誤方式越洗越糟。私處清潔謹記兩條:用溫水清洗外陰;切忌隨意進行陰道沖洗,洗液只推薦在需要治療時配合藥物使用。
9、陰道炎是個迷,總是反反復復?無非就這兩個原因:① 診斷不明確,用藥不合理,沒有按療程用藥,治療期間沒有定期復查來判斷治療效果;② 傳染源沒有去除,性伴沒有同時治療。
10、更年期補充雌、孕激素一定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補充,切忌自行到藥店買藥補充。
11、兩次月經時間間隔前后波動一周之內,都是正常的,不要動不動就給自己扣上“月經不調”的帽子。經過連續3個月經周期波動超過1周,才可判定為月經不調。
12、盆腔積液深度(檢查單)小于3cm是正常的,即使超過3cm也要視癥狀而定,同時需定期復查。
13、宮頸癌是因為HPV病毒持續感染;但感染HPV病毒,卻不一定引起宮頸癌,需要結合TCT或陰道鏡活檢結果。以HPV高危的16和18型為代表,長時間持續感染,可能誘發宮頸癌;低危型HPV感染僅導致尖銳濕疣。
14、接種疫苗≠一勞永逸,建議21歲以上的女性,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宮頸刮片或 TCT )。
15、檢查單上子宮內膜增厚。育齡期女性處于增生期,子宮內膜增厚屬正?,F象,無需過分緊張。當絕經后女性出現子宮內膜增厚,特別是當伴隨異常陰道流血的時候,就要引起重視,這時需要行診斷性刮宮了解有無子宮內膜病變,同時輔以孕激素平衡雌激素的作用防止過度增厚。
出現以上“婦科疾病”時,不要太擔心,切忌盲目投醫用藥,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了解清楚病癥,因為很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注:以上內容改編自搜狐和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