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中國的健康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方面: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
?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規范民營醫院發展。
?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重大疫情早發現能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
1、健康保障
在醫保制度體系建設方面,《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等重要機制和醫藥服務供給、醫保管理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改革任務,醫療保障政策規范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便捷化、改革協同化程度明顯提升。
2、生育支持
目前,我國兒科“缺醫少藥”問題十分嚴重,為了鼓勵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產和使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兒童專用規格和劑型的申請優先審評;鼓勵生產企業積極研發仿制藥的兒童專用規格和劑型。
積極應對老齡化
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對醫藥企業而言,與政策相關的是老年疾病及慢性疾病的治療及用藥。
2022年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中提到,“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綜合防治能力”,“強化慢性病綜合防控和傷害預防干預”,是防控慢性病首次在國家戰略層面的體現。
發展中醫藥
近幾年國家對于中醫藥的發展十分重視,相關的政策文件層出不窮,國家對中醫藥從供給、支付和需求三個維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十大報告中再一次強調“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醫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
1、供給端:加快中藥創新藥上市
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1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網站發布《基于“三結合”注冊審評證據體系下的溝通交流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2022年工信部等九委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多項政策顯示國家要加大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動中藥創新產品的研發上市。
2、支付端:醫保與集采
在醫保政策方面,2021年國家醫保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充分發揮醫保對于中醫藥的傳承作用。
3、需求端:DRG/DIP
2021年12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增加了中藥和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的支付范圍。
近年來,中醫藥已成為行業熱點,特別是疫情之下,更凸顯了中藥療法的重要性。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中醫藥傳承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在二十大報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引下,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將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