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醫學的一種特色治療和養生方法。所謂“冬病”是指每到寒冷冬季易發作,或復發,或病情加重的疾病;“夏治”是指在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對“冬病”進行治療。風濕病作為一類常見的、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與季節氣候變化關系密切,更為適用冬病夏治。
一、風濕病為什么要重視冬病夏治?
1、風濕病的發病特點決定的
風濕病是一類頑固、易反復發作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初多為風寒濕邪侵襲而致,惡寒怕冷;病久多耗傷陽氣,使病情纏綿難愈、冬季加重。
風濕病的病因病機很多、很廣、很復雜,但其原因主要由于正氣虛弱,風寒濕等邪乘虛流注于肢體、關節、肌肉、經絡,氣血瘀阻不通所致,因此,概括起來不外“虛邪瘀”三個方面。
盛夏時節治療冬病,是因為夏季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于藥物吸收,能更好地發揮中藥的療效。且夏季陽熱之氣盛,痰瘀阻滯較輕,此時采用化瘀祛痰、溫經散寒之藥,則經絡氣血融會貫通,皮膚、肌肉得到濡養溫煦而癥狀減輕。
因此,風濕病“虛邪瘀”病因病機決定風濕病適合夏治。
2、冬病可始發于夏季
某些冬季常發或加重的風濕病,其致病因素往往產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氣炎熱、氣溫過高沒有立即發作而潛伏在體內,到了冬季天氣寒冷便會發作或加重。另外,正因為冬季常發或加重,所以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投醫治療也往往集中在冬季,入夏病情見緩即停用藥,治療不徹底,而致病情不斷反復和加重。
因此,從入夏開始,就必須處處注意與致病因素相關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不但有治療作用,還有預防意義。
二、哪些風濕病患者適合“冬病夏治”?
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風濕病患者都適合冬病夏治,否則,會適得其反。“冬病夏治”適合陽氣虛、寒冷重、體質差、病程長的多種常見慢性風濕病,中醫辨證多屬于風寒濕痹或虛寒痹患者。
一般來說,這類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平時怕冷,遇寒容易發病或加重。以下幾種情況適合冬病夏治:①感受風寒、外傷,長期慢性勞損而受寒加重的風濕病;②局部關節肌肉發涼,遇風受寒加重,得熱則舒的風濕病;③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以及頸肩腰腿痛等多種現代風濕病寒型及其他具有關節肌肉部位固定涼痛的風濕病;④感受風寒濕氣所致具有寒冷時發作、天熱時消失特點的各種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而具有發熱癥狀或關節局部發熱以及虛熱型的風濕病不宜冬病夏治。
三、風濕病“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采取的方法較多,有中藥內服、外治、針灸、理療、食療等。不論是內服還是外治,都能起到鼓舞正氣、疏通經絡、活血通脈、溫經散寒等作用,從而達到治本的目的。
外治方法是最常見最方便的冬病夏治法,方法較多,包括:灸療、穴位貼敷、穴位埋線、超短波、藥透、熱熨、熱敷、沙浴、日光浴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最常用者為穴位貼敷,貼敷可以通過穴位、經絡的作用進行祛寒。一般選頭伏、中伏、末伏第一天貼敷治療。
息傷樂酊就是用于外治風濕痹痛的一種經典中成藥,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尤其消腫鎮痛抗炎作用明顯,通過對疼痛部位進行涂擦或濕敷用藥,并對其部位肌肉關節和經絡進行局部按摩,能取得十分明顯的鎮痛效果。堅持療程用藥效果更佳。此外還具有三個特點:
1、療效持續時間長:六小時以上持續顯效,一日3~5次,液體涂擦膚感無束縛。
2、不用擔心副作用:皮疹和輕度灼燒感發生率僅為1.85%,為同類產品的1/3。及時發生皮膚反應,也可自行消退,不影響治療。
3、組方源自《金匱要略》,其中藥配方已有20年臨床經驗與療效驗證。
“冬病夏治”對于風濕病患者來說,不但能預防和減輕病痛之苦,而且對風濕病整體治療也有重要作用。“冬病夏治”方法集內治外治于一身,融藥療與理化刺激于一體,多位點調節身體功能,同時兼有費用低廉、安全性高的優勢。
風濕病患者根據自然界四時陰陽的消長,季節氣候的特點,施行治療和調養,維持人體陰陽的動態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這即是“冬病夏治”的真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