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了!怎么辦?”相信這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家長的必修課。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外感發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大多數都是感染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所導致的。我們把這種病邪侵入人體后導致以發熱為主癥的疾病稱為外感熱病。當孩子發熱時,這是他們體內的“正氣”正在和病毒、細菌“作斗爭”呢。只要體溫不是過高或者時間過長,媽媽們不用過分擔心。
兒童發熱要避免這些誤區
體溫越高病情越重?
高熱不能表示病情嚴重。嬰幼兒由于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波動大,很多時候高熱不和病情平行。應當觀察患兒的伴隨癥狀。例如有的患兒高熱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四肢末端暖,沒有抽搐等表現,這種患兒也不必太著急。相反有的患兒體溫38℃,但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中有驚厥的表現,就應該引起我們家長的重視,最好及早就醫。
患兒發熱要多穿衣服或蓋厚被子捂汗退熱?
應該分清患兒是體溫上升階段還是退熱階段。如果患兒體溫38.5℃,伴有惡寒或寒戰,手腳末端不暖或冰涼,提示患兒體溫還要繼續上升,應當注意保暖,但避免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同時可以予以中藥的退熱散熏洗退熱。如果患兒體溫38.5℃,有少許汗出,手腳暖和或發熱明顯,提示患兒處于退熱期,應當注意散熱,不能捂;散熱的同時要注意肚子的保暖,可以搭一層薄毯。
反復熱性驚厥的患兒一發熱就服用退熱藥?
熱性驚厥是患兒體溫上升過快引起的,主要是要及早發現發熱,可先予以物理降溫,如中藥外熏洗,并同時口服羚羊角中成藥等預防。并當體溫大于38℃時可以適當使用退熱藥。
兒童發熱的正確家庭護理
1、保持室內適宜及空氣流通
將室內溫度控制在18 一20 左右,保持空氣流通,經常開窗換氣,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利于寶寶休息。
2、飲食以流質、清淡、易消化為主
飲食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待體溫下降后,食欲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面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專家提示,發燒期間暫時不要給寶寶吃雞蛋,因為雞蛋清中含有某種致敏物質,可能會引起一些寶寶的過敏反應。平時身體健康時有可能不發作,而發燒時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會有反應。
3、寶寶衣服不宜過厚
寶寶衣服不宜穿的過多,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則要預防發生高熱驚厥,尤其對于新生兒體溫在38。5度以上時,一旦包裹的過緊,容易導致驚厥發作。因此對于新生兒體溫升高,要立即打開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熱。
4、勤測體溫
建議媽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服用退熱藥后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鹽水或鮮榨的果汁,為寶寶補充水分。
東信【醫用退熱貼】3重物理降溫,保護孩子大腦:
第1重:親水性高分子凝膠——退熱護腦
親水性高分子凝膠具有良好的能量轉換功能,通過汽化吸熱,交換能量,迅速退熱,保護大腦細胞。
智能高分子水凝膠工作原理:利用高分子技術強力鎖住凝膠中的水分,在于人體肌膚接觸時,溫差會使凝膠中的水分汽化蒸發,從而帶走多余的熱量,獲得冷卻效果。東信退熱貼不用事先冷卻,直接貼于額頭,即可使皮膚的表面溫度下降2—3度,持續8小時以上。
第2重:乙醇——散熱降溫
借助乙醇的揮發,進一步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乙醇比其他任何揮發性油的揮發性能更好)。
第3重:薄荷腦——清涼散熱
薄荷腦有清涼、止癢、止痛等功效,可輔助降溫。
實時觀測 退熱效果看得見
持續8小時以上的快速物理降溫
使用3分鐘內,貼敷部位溫度開始下降,連續使用可使人體溫度下降1-2度至正常,持續物理降溫作用8小時以上。
候診應急處理,保護寶寶大腦
寶寶大腦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就診前應急處理,方便醫生診斷,同時有效保護寶寶大腦免受高熱侵害。
聯合用藥:
東信醫用退熱貼+小兒布洛芬栓+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