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常見的兒科疾病,尤其夏季是胃腸疾病的高發期,如果進食不當很有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癥狀,對于小兒腹瀉,家長朋友的護理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看看對于小兒腹瀉有哪些認識誤區存在?
小兒腹瀉的幾種認識誤區
誤區1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可這個問題并不這么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后不久,可能經常會在喂奶后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余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誤區2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后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后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給腹瀉的寶寶濫用抗生素
目前,小兒腹瀉使用各種抗生素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生素藥物不但無效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誤區4給腹瀉的寶寶禁食
以往患兒腹瀉,為了讓胃腸道得以休息,比較強調限制飲食,或干脆禁食。近年來,專家們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腹瀉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孩子處于饑餓狀態,會增加腸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瀉。
誤區5濫用止痛藥
部分腹瀉患者常用654-2、顛茄片等來止腹痛,其實這種做法不妥。使用止痛藥可能會掩蓋或加重病情,如果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還可誘發或加重青光眼。對于輕度腹痛者,可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來緩解腹痛,重度腹痛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劑。
誤區6頻繁換藥
一些腹瀉患者治病心切,用藥1~2天后不見好轉,就急于更換其他藥品。其實,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不按規定的療程用藥,當然達不到效果。再則,頻繁更換抗生素,易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按規定的療程用藥,不可隨意頻繁換藥。
誤區7寶寶高燒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父母可不要小瞧幾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和水分,而電解質是維系人體血漿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物質基礎,水對人體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嬰幼兒嚴重脫水可導致生命危險。相反,高燒是嬰幼兒對抗疾病的一種機制,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可怕。
誤區8習慣叫腸炎,既然有“炎”就應該吃抗菌素
這就是濫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亂用抗生素治療嬰兒腹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嬰兒腸道內非致病菌群數目少,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統,腸道內環境不穩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壞,一旦內環境遭到破壞,不易恢復。所以,只有經醫生確診為細菌感染性腹瀉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護理小兒腹瀉的兩大關鍵
不要大補
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食物,如米湯、糖鹽開水,甚至暫時禁食,使胃腸得以休息,功能得以恢復,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注意腹部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瀉的兒童,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藿香正氣水
漢語拼音:Huoxiang Zhengqi Shui
[成 份] 蒼術、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輔料:乙醇。
[性 狀]本品為深棕色的澄清液體(久貯略有渾濁);味辛、苦。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規 格]每支裝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時搖勻。
[貯 藏]密封。
[包 裝]管制玻璃瓶,10ml×6支/盒。
[有 效 期]24個月。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2021312